× 微信二维码
自然与城市

自然与城市|郊野公园遍地开花,但还缺少什么?

策划/崔国 王婷  编辑/宋代伦

作者/刘迪宁 伦敦大学学院城市空间分析中心博士生候选人+王婷 香港大学园境建筑学部博士候选人


www.hiking.gov.hk


《城市中国》与香港大学建筑系园境建筑学部将于5月22日联合主办“自然与城市”线上讨论会,本文为系列文章第7篇。


在当下的疫情之下,全球的零售旅游行业或多或少都收到了冲击。以香港为例,曾经兴旺的市区商业面临关门、倒闭,零内地旅游团到访的惨淡景象。然而在城市的另一处,却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潮,那就是:郊野公园。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纷至沓来。空气污染,热岛效应和绿色空间的缺失,加之生活工作的压力,使城市居民们愈发渴望回归自然,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


香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络绎不绝的市民登上位于深水埗附近的嘉顿山,这里有香港第一夜景的美称。大家都互相占领高地,背靠静谧的自然,望向繁华的城市,等待夕阳和夜晚灯火通明的到来。(王婷/摄)


于是,全球各个城市的(郊野)公园,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短途旅行、休闲放松的绝佳去处。一方面,郊野公园位于城郊,交通便利省时,且大多欢迎免费参观,经济和时间成本低。另一方面,与知名景区相比客流较小,人工痕迹较少,更添一分野趣。笔者们是郊野公园的常客,对内地郊野公园建设的范本——香港尤为关注,过去一年到访过香港划定的24处郊野公园中的20处。本文从香港地区谈起,连接中国当前郊野公园的建设情况,并结合近五年发表的222篇相关中文期刊文献进行元分析,归纳当下中国郊野公园的研究热点,探讨面临的挑战和研究趋势。


缘起与发展


“郊野公园”的概念于上世纪中叶从英国引入香港,最初的目的是建设绿化隔离带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张[1]。历经多年探索,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郊野公园蓬勃发展的十年,这与法规政策的支持,行政机构的高效,以及民众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2-3]。之后郊野公园建设步调放缓,转为局地精细化的增长和调整,逐渐进入较为平稳的成熟阶段。


据渔农自然护理署最新的统计数据,香港已划定24个郊野公园和22个特别地区,总面积逾440km2,约占全域面积的40% [4]。新城市愿景“香港2035+”于2016年公布了《蓝绿空间概念性框架》[5],提出增加连通性,完善配套设施,复合多种功能以进一步优化郊野公园,串联建设区内碎片绿色空间,重塑蓝绿自然资源网络。郊野公园之于香港,在平衡城市开发与保护,修复生境提高生物丰富度,和确保公众参与的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3]。


香港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分布示意图[2017](source/www.afcd.gov.hk)


深圳毗邻香港,受香港启发,是内地最早引入郊野公园的城市。2004年,深圳提出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化空间”组成的生态绿地系统,并初步规划了21处郊野公园建设控制区[6]。


北京在划定绿化隔离地区,即城市中心地区与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的绿化地带的基础上,2007年启动建设郊野公园,至2011年已建成规划的102个郊野公园中的81个[7]。


上海把建设郊野公园视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机遇,2012年在公布《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开启《上海市郊野公园布局选址和试点基础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划定21个郊野公园,规划总面积约400 km2。除香港、深圳、北京和上海四个典型城市外,目前,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群)如广州、成都、天津、南京、武汉、厦门等地郊野公园的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上海浦江郊野公园滨江景观。(宋敖/摄)


热词与热点


为梳理近年郊野公园相关的研究热点,笔者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22篇于2015-2020年3月发表的含“郊野公园“关键词的中文期刊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词频共现网络分析,找出高频关键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节点为累计词频≥5的32个关键词,圆圈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当多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章出现时,每两个关键词之间会连线以表示共现关系。线越粗表示这对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高。联系紧密的关键词会聚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团体,有助于归纳研究热点。


郊野公园相关的中文期刊文献关键词词频共现图谱(2015-2020年)


笔者将关键词按照频次高低排序,依次选取频次>10的关键词“城市公园”“建设用地”“生态空间”“生态环境”“森林公园”“公园类型”“土地整治”,并逐一分析所选关键词的临近节点,归类得出以下三个研究热点:


I. 郊野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类型划分;

II.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

III. 郊野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


下面将结合各热点对应的文献对研究现状,挑战与策略作简要分析。


功能定位和类型划分


关于郊野公园的概念和功能定位,尽管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但不同学者们在这几点上都达成了共识:

- 位于城市近郊区建设用地外;

- 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资源,以生态保育为主要目标;

- 可适度开发,为市民休闲游乐、户外锻炼、科普教育等活动提供开放的绿色空间[8-9]。

香港郊野公园的建设初衷即为防止城市扩张破坏自然环境,生态空间保护的意图在上世纪70年代郊野公园委员会成立伊始和《郊野公园条例》颁布之初就已明确,风景资源类型多样,包含山岭、丛林、水塘和海滨风光。


香港郊野公园风景类型(顺时针)

1. 山岭(南大屿山郊野公园)2. 丛林(金山郊野公园)3. 水塘(城门郊野公园)4. 海滨(西贡西郊野公园)(刘迪宁/摄)


内地2017年公布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首次在风景园林行业内确定郊野公园的定义:“位于城区边缘,有一定规模,以郊野自然景观为主,具有亲近自然、游憩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具有必要服务设施的绿地”。公园类型上属于城市建设用地外的区域绿地,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其他风景游憩绿地如野生动植物园、遗址公园、地质公园等并列[10]。


然而,行业实践中依然存在由于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问题。郊野公园与其他同级公园在定义和功能上容易混淆,因而某些地方政府对郊野公园定位模糊,赋予过多的期待与职能,同时希望申报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或地质公园,极力拉动周边乡村经济,导致公园内建设用地和商业活动过多,生态保护不到位,景观体验趋同[11]。笔者建议行业标准文件辨析类似绿地类型之间的异同,如香港《城市规划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对《郊野公园条例》和《海岸公园条例》适用的管辖范围进行严格区分,突出不同类型绿地的鲜明特色,避免同质化建设。


香港海岸公园分布图[2020](source/www.afcd.gov.hk)


东平洲海岸公园的看板科普有关地质地貌的知识。(宋敖/摄)


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是调整人与空间的关系,近年来被认为是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2-14]。例如上海市“减量化”低效建设用地,率先尝试建设郊野公园以振兴乡村。特别是,为解决公园建设资金平衡问题提出的空间补偿政策“拆三还一”,即奖励拆除面积的1/3作为类集建区(类似城镇集中建设区),可建设休闲娱乐、餐饮旅馆、康体健身等项目。但由于区县政府主导落实郊野公园建设,而集建区内建设用地指标较为紧张,导致了类集建区多数落在公园内,占用生态空间[71]。如何在最大程度保育生态的前提下,空间上叠合多种功能,适度发展乡村经济,是当前建设郊野公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香港西贡东郊野公园因成立于1978年,面积达4477公顷,包括万宜水库,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浪湾等地质地貌组成。(宋敖/摄)


笔者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守生态红线,定性、定量地控制开发强度,尤其是对郊野公园内建设规模的控制。例如,香港建立了以《郊野公园条例》《海岸公园条例》为核心,多部法规如《郊野公园和特别区域管理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林区及郊区条例》等为补充的法律保障体系[15]。深圳依据郊野公园内土地生态敏感性的高低将其严格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风景游览区,其中生态敏感性高的前两类区域应占总用地的80%以上,而唯一对游客开放的风景游览区不得超过150ha,且仅提供有限的配套设施满足市民的最基本需求[17]。


另外,由于城郊土地权属复杂,所涉利益团体众多,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规划模式难以兼顾各方利益和种种细节。可借鉴香港经验,设立专门的法定咨询机构(郊野公园委员会)和行政执行机构(郊野公园管理局),及时公示会议记录,成立“郊野公园游客联络小组“,让“失声团体”如村民、游客及非政府组织等发声,鼓励多主体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维护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郊野公园远足径途经村落时当地村民悬挂的标语(宋敖/摄)


景观规划设计


郊野公园由于远离城区,有一定规模的自然资源且承载多重功能,其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公园的建设思路大相径庭,具体体现在严限游憩范围,避免建设不必要的人工设施,以自然景观为主,整合既有乡土资源,彰显野趣。由于内地郊野公园建设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如何确保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成质量是当前面临的又一大挑战。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标准化有利于缩短设计周期,提升设计质量,和减少重复劳动。例如张希波提出包含总体设计和要素设计的全过程郊野公园景观标准化设计模式,倡议景观设计企业建立系统的、规模化的、及时更新的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模块[18]。


上海、深圳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当地实际情况,于2014年、2016年陆续颁布了《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深圳市森林(郊野)公园规划编制规范》,推进郊野公园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19-20]。


然而,在设计建设的整体性、精细化、人性化等方面仍与香港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在道路交通方面应提供往返城区的便捷公共交通接驳服务,方便市民的同时降低园区停车位的需求,减少生态破坏;在步道规划上深化建设分级分类体系,如香港郊野步道有树木研习径、郊游径、缓跑径、健身径、均衡定向径、轮椅径、远足研习径、家乐径和自然教育径等多种类型,标识信息清晰完善,游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取不同难度、长度及特色的游览路径[17] 。


香港郊野步道(顺时针)

1. 鹤薮郊游径入口;2. 城门战时遗迹径;3. 麦理浩径第七段烧烤区;4. 郊野乐行网站(www.hiking.gov.hk)公示(1.2.3刘迪宁/摄)


此外,笔者认为还应注重乡土资源的应用,充分保护和表达当地文化元素,运用本地植物修复生态,兼顾郊区村民和市区游客的需求,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郊野公园。


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内地大中城市近年来掀起了公园城市,郊野公园等建设热潮。然而,在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的制定上、生态保育的力度上、规划设计的规范程度上、管理运营的专业化水平上与目前香港的郊野公园管理还有较大的差距。


然而就香港的郊野公园而言,近年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日益紧缺的土地,政府、地产商、城市居民等各个利益集团都在打郊野公园的主意。同时在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下,边界郊野公园的划分与生态价值指标的冲突也令环境保育问题变得棘手。因此本文从近年郊野公园的相关研究中提炼出三大研究热点,归纳、借鉴、分析香港经验,希望为下一阶段国内郊野公园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 参考文献

[1]   阎凯,沈清基.香港郊野公园阶段特征与管制机制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9,34(03):124-131.

[2]   蔺靖远,张文慧,姚朋.我国城市郊野公园建设现状及营建策略探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8,16(06):53-57.

[3]   李屹峰.浅谈香港郊野公园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作用及启示[J].建筑与文化,2020(02):119-120.

[4]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郊野公园、特别地区、海岸公园、海岸保护区及地质公园[EB/OL].(2012-09)[2019-04-15].https://www.afcd.gov.hk/misc/download/annualreport2012/jt/appendix-13.html

[5]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蓝绿空间概念性规划[EB/OL].(2016-10)[2019-04-15].https://www.hk2030plus.hk/SC/document/Green%20and%20Blue%20Space%20Conceptual%20Framework_Chi.pdf

[6]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 [EB/OL].(2005-04-26)[2019-04-15]. https://www.upr.cn/product-available-product-i_19272.htm

[7]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建设情况[EB/OL].(2015-07-31)[2019-04-15].http://yllhj.beijing.gov.cn/ggfw/gyfjqyl/jy/gk/201510/t20151013_123877.shtml

[8]   骆映心,酒江涛,赵飒,杨秋生.我国城市郊野公园建设探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06):88-93.

[9]   黎富荣.郊野公园概念的演变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7(12):13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公告[EB/OL].(2017-11-28)[2019-04-15]. 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806/t20180626_236545.html

[11]  胡卫华.郊野公园:不忘生态保育与自然教育的“初心”[J].园林,2016(12):17-21.

[12]  顾竹屹.上海市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J].上海城市规划,2019(04):17-23.

[13]  顾守柏,贺雪峰,严宽.以土地整治促进乡村更新——基于上海市农村的调查分析[J].中国土地,2017(06):49-52.

[14]  李轶伦,朱祥明.上海郊野公园设计与建设引导探析[J].中国园林,2015,31(12):61-64.

[15]  马震陆.让上海郊野公园回归生态本位[J].上海国土资源,2015,36(02):33-35+54.

[16]  张骁鸣.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与管理[J].规划师,2004(10):90-94.

[17]  孙瑶,马航,宋聚生.深圳、香港郊野公园开发策略比较研究[J].风景园林,2015(07):118-124.

[18]  张希波.上海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标准化初探[J].中外建筑,2018(09):229-230.

[19]  茹文美.《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正式印发[J].风景园林,2014(06):17.

[20]  深圳市市场监管管理局.森林(郊野)公园规划编制规范: SZDB/Z 180—2016[EB/OL].(2016-03-02)[2019-04-15]. http://amr.sz.gov.cn/xxgk/qt/tzgg/201603/P020160303341696470109.pdf




城市规划研究中心

《城市中国》是由建设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学术智慧资源共同参与的一本课题性的研究杂志。从政治、人文、经济、规划、建筑、艺术、社会生态、商业形态等学科的各层面介绍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权力空间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是对城市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脉络的理性呈现。我们的编辑与设计团队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对该进程保持敏锐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代知识分子。团队运用上海、广州、北京、重庆四地同步编辑、统筹的采编方式,总部设立在上海。

DOWNLOAD




暂无内容
×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